虽然公办不能择校了,虽然公办未来的办学成绩可能会下降,但如果有机会,我相信绝大部分家长还是愿意把孩子往一类公办送。因为公办不择校政策出台后,要到2019年才有最新的中考成绩做参考。现在公办的中考成绩,让很多家长觉得一类公办还是很好。但实际情况是,现在的公办真不是以前的公办了,没你想象的那么美好了。
生源是最大硬伤
选择公办学校,首先面对的就是学校生源质量问题,麓山、南雅这样的老牌一类公办也不例外。派位过来的生源,不管成绩好还是不好,统统都得接收,不像民办那样能择优录取,所以公办学校的学习氛围和民办是没发比的。三年初中时间学习环境对孩子成绩影响到底有多大,现在下定论为时尚早,待到2019年中考的时候有数据说话了,自有定论。但是目前据一些公办家长反馈,老师上课还要管纪律;以及集团内部联考民办占优的趋势看。生源对学生、学校的影响还是很大的。
师资优势难以发挥
不得不说,一类公办确实有很多好老师,毕竟都是有一定办学年限的老牌学校,有一定的师资沉淀。但是,就算师资再好也抵不过学校生源质量被稀释的事实。为了照顾学生整体水平,学校老师上课的进度不会太快,难度也不会太深,老师只能保证基本教学,不然大部分学生接受不了。不过对于有周末拓展班的学校来说,部分孩子们还是能享受名师优势的。
特长生也没想象中那么美好
很多家长说特长生是公办招收择校生的口子,学校靠这些特长生冲刺6A率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了解过公办学校的招生人数。一般学校招收一届初一新生大概500-600人的样子,招900+学生的已经算规模很大了,招到上千人更是少之又少。而特长生的比例又不超过学校招生总人数的5%。很多学校的特长生就20、30个人,根本不能单独编班,都是打乱分在各个班的,平时还要搞特长训练。所以,什么特长生单独分重点班,重点培养,其实都是误传。很多公办名校特长生的成绩和一般同学无异,并没有很突出。如果只是为了小升初,孩子兴趣、爱好并不在此,考特长生并不见得明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