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月21长沙市教育局对外公布,2017年长沙小升初政策延续2016年政策,没有最严,只有更严,其理由是政令不能朝令夕改,我总觉得很可笑,如果一个好的成功政策,确实如此,但一个失败的还坚持,就有点固执我死爱面子了。
2016年的实际是一个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政策,“公办不择校,择校在民办”,当初出台的出发点是好的,是想改变学生负担太重,教育不公平的现状,但在一个大环境没改变的情况下,采用刮疮疗法,反而适得其反。按目前政策继续执行,将会存在很大的隐患。
1、三年以后,公办学校将会一地鸡毛。现在民办学校全面追杀,优质生源除了极个别因家庭条件外,公办学校将难寻踪迹。巧妇也会难为无米之炊。老师讲课节奏等必须考虑的是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(我们必须承认现实的孩子在学习方面的差异,但不代表孩子能力差),中考结果可想而之,从而形成恶性循环。
2、民办学校隐患更大,目前来说,在大政策下,民办学校成为香饽饽,也好象得到了空前发展的好机遇,但同样掩盖不了很大隐患,长沙民办初中学校目前不完全统计有15所(还有2017年几所将要开学新学校的没统计),招生规模将达万人之多,长沙市小学毕业生3万余人,加上外地进长的,估计不超过4万人,那么,进民办学校学生要达25%以上才能满足生源要求,没有生源,怎么正常运行?几个老牌民办学校也许不用担心(但平行班也未必),但同时大模的的扩招,师资力量,管理水平,硬件设施等等跟得上吗(据了解,目前有某些民办学校还是借用的他人场地),本来师资与管理一直就是民校的短板,想短时间内解决是不可能的,一所优质的学校是要有一定的历史与底蕴的。同时,2016年国家出台的民办学校义务教育不许盈利政策的出台,对于民办学校是致命的打击,不要幻想某些企业长期给你投入(现在某些民校宣传说某企业每年给学校补亏多少多少),商人就是商人,不知还有人记得长沙最先办的办学校不。97年左右,当时长沙时有名的民办学校一所就是现在的麓山国际,另外一所华厦国际(在泉塘,具体校名不太记得了),麓山是在坚难中撑到了现在,但华厦最后破产,当时情形不知还有人记得乎,学生家长抢东西减少损失,另一方面,在校学生无着落,结果怎样安排的也不重要的,重要的是过一些年后,长沙民办学校一定会有华厦第二华厦第三出现的。
3、现在长沙市所进行的这场改革,其目就在于,一是想解决城市的快速发展,教育配套跟不上的问题,二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,不公平问题,三是改变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问题。我想问的是,教育跟不上和老百姓有关系吗?教育源的不均衡与不公平首先解决自身问题的吗(如办某些学校为某部份人),为什么不从自身改革开始,而且这些问题需要老百姓当先烈吗。至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问题,一是这是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,二是大环境没改变也是无法改变的,需要顶层设计全面的改革,想短期见成效的改革,那是饥不择食的做法。而把因政府解决的问题推给社会解决那是庸政与懒政的做法。